开云网站马德里竞技赞助商0591- 62760999
产品中心

玉环:刘敏强成功入围2021年度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提名奖

来源:开云网站马德里竞技赞助商    发布时间:2024-03-19 02:14:17

  原标题:玉环:刘敏强成功入围2021年度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提名奖

  日前,玉环市刘敏强成功入围2021年度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提名奖,此次全省各地共有20人入围。

  刘敏强,现任玉环市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事渔业领域工作近三十年,致力于渔业管理和技术革新,组建6家渔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成了渔民们的“技改指导员”,参与组建全省唯一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新型渔业经济组织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工作。

  这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中年男子,这个最熟悉渔业、渔民的人,被当地渔民亲切称为“站在岸上的舵手”。他是拥有192艘各类渔业船舶(占玉环市渔船总数的40%)、玉环市最大的渔业基层管理组织(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这么多年以来,他践行“精品渔业、特色渔业、优势渔业”理念,带领渔民兄弟一起奔向共同致富之路,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在2016年之前,渔船在海上各自生产作业,上了岸,渔民们将渔货贩卖给商贩,渔船各种证书由各自所属挂靠的村(社区)代办,渔船支付给村(社区)一定的管理费,有些村(社区)下面只有几艘渔船,光坎门片渔船挂靠的村(社区)就有十几家。渔船在生产经营中涉及的相关审批及服务事宜,由各自挂靠的渔业村、社区负责办理,这种模式弊端显而易见,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存在办事不全、业务不精、过程繁琐、管理成本超高等短板。“没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所谓渔业转型升级、渔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根本就无从谈起。” 刘敏强说。

  近几年,有关部门将玉环辖区渔船先后整合成包括“民主”在内的六家渔业专业合作社,其中坎门两家。

  2016年10月,在刘敏强的带领下,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进驻坎门街道渔业三位一体综合服务中心。致力于基层渔业安全管理,全程证书、保险代办、普通职务船员和船长船东、渔船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指挥平台监控、海事民间调解、金融服务等全程服务职能,并且连续承担玉环市级一年一度的海上渔业安全救助大型演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渔业服务和经营架构,渔业安全管理和服务也走在全省基层渔业组织前列,成为全省渔业“三位一体”改革的一个亮点,成了真正的“渔民之家”。

  近年来,作为玉环捕捞业支柱的桁杆拖虾作业生产的海捕虾受海上运输时间长、物理保鲜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引发食品保鲜剂超标使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环保问题,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瓶颈。刘敏强带领渔民技术革新团队领衔试点,经过半年的摸索,发明了海捕虾烘干设备,使拖虾船逐步摆脱了对保鲜剂的依赖。玉环市所有桁杆拖虾渔船都无偿享受了这项发明成果。来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延长了销售期,不仅解决了食品保鲜剂过量使用的难题,而且仅此一项,一年增创产值五千多万元,平均每艘拖虾渔船年利润增加二三十万元。

  将加工环节设置于海上,这是许多渔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2017年国家环保督查和浙江省环保检查组的“环保风暴”行动后,玉环当地大批不达标的鲜虾加工公司纷纷关停,占拖虾产量近五分之四的虾籽因无处加工被迫倒回大海,玉环拖虾产业一度陷入困境。

  刘敏强和合作社成员林招永共同谋划,投资6000多万元,组建了合作社旗下独立法人的玉环市东海鱼仓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创建集排水量5000多吨的加工母船、过驳子船、生产船为一体的国内首个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移动加工中心。鲜虾从入仓到蒸煮、烘干、筛选、去壳脱肉再到成品装箱,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仅需28分钟。通过配备的6艘过驳子船,与玉环渔区及周边拖虾渔船在作业海区形成生产加工无缝对接,对透鲜的虾进行即时加工和储运,统一配送国内外市场,实现捕捞+加工+储运+销售一条龙,年加工虾籽2万吨以上,创产值2亿多元,鲜虾收购价从之前的每公斤4.1元提到每公斤9元,带动产业链中拖虾船渔民每年增收1亿多元,直接辐射1000个以上渔民家庭,实现渔民增收、企业得利、更加环保多方共赢的新模式。

  2021年8月,刘敏强团队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投资5800万元打造的国内目前国产化、自动化最先进的虾皮加工船浙玉渔冷66666”正式列装投产,船内生产线从清洗、煮熟、烘干、色选、到包装全自动化操作,1小时就可将9吨鲜虾烘干加工成3吨虾皮,一年将带来两亿元的收益,并辐射带动1000多名渔民增收。

  “双航母”海捕虾全产业链取得的成功,让刘敏强坚信,形成产业链、致力共同富裕的路子走对了。

  刘敏强积极发挥合作社“孵化器”作用,先后培育合作社旗下的玉环市东海鱼仓现代渔业有限公司等六家渔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涵盖了海上加工、基地暂养、冷链加工、捕捞产销一体化等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捕捞、养殖、加工、物流、销售产业链,摆脱之前单打独斗的困境,从而为渔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如果说海捕虾产业的打造是产业振兴上的成就,那么“延绳钓带鱼”的复兴,则是刘敏强对渔业文化的情怀了。

  玉环延绳钓捕捞技艺是我国海洋捕捞史上的经典之笔,凝聚着世代东海渔民的智慧,素有海洋文化活化石之称。该技艺于明嘉靖年间由福建崇武渔民引入坎门渔区,可分单船式和母子式两种作业方式,至今有500余年历史。

  “延绳钓作业是一根干线米系一根支线,支线末端系上鱼钩,在海上作业时,一般来回U字形放平行两排绲线公里),绲线海里,绲线放完后开始起钓,然后循环往复进行作业。”说起延绳钓,刘敏强如数家珍。

  延绳钓作业上钩的均是大带鱼、大鳗鱼,是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

  但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底拖网作业的兴起,渔场受到挤压,同时,当时底拖网作业产量相比来说较高,延绳钓从兴旺逐渐走向衰亡,大钓机、小钓机早已淘汰。受木质渔船船龄老影响,2014年10月,东海最后一艘纯人力起钓的母子钓渔船在玉环坎门被拆解。

  面对这一窘境,2011年7月,刘敏强组织渔民发展新型的机械化钢质单船钓渔船。

  经过七年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刘敏强延绳钓团队既努力吸收古老作业方式的优点,又不停地改进革新延绳钓渔法渔具。同时,研发组还一改钓带作业用带鱼段当饵料的传统,改用秋刀鱼,产量和效益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2021年,钢质单船钓渔船平均年产值达600万元,渔民劳均分红15万元,创造3亿多元的产值,渔民增收1.5亿元,相比其他作业方式的渔船,效益翻了一番多!

  在浙江渔场修复、“一打三整治”的大环境下,玉环延绳钓的技艺开创了全国机械化、规模化延绳钓的先河,为渔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捕捞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渔业振兴、渔民共同富裕的玉环经验,被浙江省委常委刘小涛誉为“用心用情为渔服务”的玉环样版。同时,作为渔业带头人的刘敏强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得到了浙江省委常委彭加学和农业农村部、浙江省渔业部门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关注报道了玉环“海捕虾产业链”、延绳钓的发展成就。

  三十年来,刘敏强和渔业结了缘,渔业成了他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活着不是为了财富和名利,也不是为了单纯地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奉献出自己绵薄的一份力量,造福一方百姓,这才是一名普通党员的最高境界。”刘敏强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