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与承载力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表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行为,如地震、海啸、台风、风暴潮、巨浪、冰川断裂、海冰、溢油、赤潮、绿潮、蓝藻、森林火灾、沙尘暴、龙卷风、泥石流、洪涝、干旱、山体滑坡等,还有一些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海平面上升、海岸与生态环境恶化等。 对灾害的监测是“测、报、防、抗、救、援” 防灾减灾体系链中的先导性与长期性措施,是抗灾、减灾、救灾工作首要环节。只有对地球自然与人类活动环境连续有效监测,才能及时提供准确、全面信息,发现异常并快速做出预警预测,通过灾前灾中灾后做出定量评估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总结发现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完善空间规划,做到风险可规避,资源可持续有效利用,人与自然能和谐共生。 目前我国在轨的海洋卫星是自然灾害监测的利器之一, 包括HY-1C卫星、HY-2A/2B卫星、CFOSAT卫星、高分三号卫星,其中HY-1C卫星、HY-2A/2B卫星、CFOSAT卫星全天24小时工作,高分三号卫星依据需求开机工作,包括紫外、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主被动微波载荷及AIS、DCS、GPS、DORIS辅助载荷,各级要素产品100多种,空间分辨率从1米到50千米,单轨扫描幅宽从10千米到3000千米,其中海岸带成像仪幅宽1000公里,重复覆盖周期三天,时间与空间分辨率适中,适合1:5~20万的遥感专题图,信噪比高,在各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超出了预期。地面应用系统包括北京、海南(三亚、陵水)、牡丹江、船载接收站、南极站、海上定标场、数据处理中心,从数据接收、数据传输、处理、存档分发在一小时内完成。 海洋卫星在台风、渤海海冰、海上溢油污染、绿潮、极地冰川、冰架断裂以及陆地湖泊蓝藻爆发、森林火灾等的监测能力已经得充分体现。 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监测是海洋卫星中心的主要职责之一,目前我们利用HY-2A/2B、HY-1C、CFOSAT、GF系列卫星以及欧空局Metop-A/B卫星数据制作台风监测专题图。同时开发了海洋卫星遥感实况小程序,在手机上能看到全球近5天内海面风场,可了解台风、气旋分布与变化过程。 每年冬季渤海有不同程度的结冰,严重的海冰影响海上交通运输与海上工程作业、危及海上石油平台安全。我们利用HY-1C、EOS/MODIS、Radarsat-2、GF系列卫星等多颗卫星资料,对渤海及黄海北部的冬季海冰冰情开展了业务化监测 溢油污染对海洋环境、海洋生态及人类经济生活产生极大的危害,海洋溢油能被微波雷达、光学遥感、热红外、紫外等不同遥感器探测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工业、农业污染以及城市生活废水、污水增多,这些废水在未达到排放标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进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蓝藻大量繁殖,极度影响饮用水源与生活用水,蓝藻的恶臭也极度影响人们自由呼吸。海洋卫星中心利用HY-1C卫星海岸带成像仪监测到太湖、巢湖、洱海蓝藻频发,及时提供给了有关部门,为地方政府的蓝藻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赤潮是我国近海频发的一种海洋ECO非正常现象,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爆发性急剧繁殖造成海水呈现黄、绿、褐色、红色等不一样的颜色,利用HY-1C卫星海岸带成像仪监测到辽东湾、惠州沿海、天津滨海新区、深圳海域的多次赤潮。 我们利用HY-1C、EOS/MODIS、高分一号、高分二号、高分三号、高分四号等卫星资料对我国近海的绿潮开展业务化监测及黄海跨区域浒苔绿潮联防联控保障工作,制作和发布《绿潮卫星遥感监测报告》129期,实现了绿潮灾害早期发现和全过程跟踪监测,为绿潮漂移路径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两极冰川的变化已成为全世界海平面升降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其中松岛冰川是南极最大、移动速度最快的冰川,是西南极冰层内部所发生的任何大变动的一个指示器,受到多国科学家关注,并采用现场、航空、卫星等多手段进行了多年观测与测量。我们采用HY-1C卫星上的海洋水色扫描仪与海岸带成像仪对南极进行观测,发现松岛冰川靠海洋的一端有一条冰缝隙逐渐加大,并已分离出巨大的冰山,验证了所设计冰雪探测模式有效可用,应用潜力很大。从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12次海岸带成像仪影像图显示了其崩裂的变动情况——从前端开裂,然后崩解成数个冰山,直到最后的主体冰山随洋流脱离冰架后不再崩解。2019年9月用海洋水色扫描仪数据产品还监测到南极中山站附近埃默里冰架断裂全过程。 2018年10月10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11月3日17时40分许,波罗乡白格村原山体滑坡点发生二次滑坡,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体。因堰塞湖水位上涨,导致金沙江支流藏曲河河水倒灌,波罗乡、岩比乡部分房屋、道路、桥梁、耕地被淹没,其中波罗乡白格自然村、宁巴自然村全部被淹;堰塞湖上游受威胁范围达20多公里。 针对金沙江“11.03”山体滑坡堰塞湖应急事件,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当时利用刚发射的海洋水色卫星HY-1C的海岸带成像仪(CZI)数据开展连续应急监测,从11月1日至23日,共获取堰塞湖区域HY-1C\CZI数据20余景(其位置正好相邻轨道都覆盖),制作遥感监测影像图10期。 数据通过FTP及时提供给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为金沙江“11.03”山体滑坡堰塞湖前线联合指挥提供了客观准确的决策辅助信息。 去年到今年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印尼、美国、缅甸、老挝等国(见图21)以及我国青岛、山西、广东、四川、云南、江西、北京(见图22)等多地发生火灾时,我中心利用HY-1C卫星进行了应急监测,其数据与产品及时提供给了需要的部门。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 并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我国系列海洋卫星配置可见光、红外、主被动微波遥感载荷及辅助载荷,多数卫星每天24小时连续工作,上班时间长,其载荷扫描幅宽大,获取数据频次多,同时用户负责星地一体化运行管理,从卫星探测计划到接收、处理、分发推送全链条完整,产品时效快,可快速发现地球表面的多尺度、多要素环境信息变化与异常,在自然灾害监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潜力。